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官方网站!

时政聚焦

举旗亮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时政聚焦 > 举旗亮剑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提升学术原创能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2-05-05 09:01:19 点击:

  《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指出“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题,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突出了学术原创能力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要素是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可能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从整体上系统设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形成长期效应,促成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的良性循环。对于研究主体而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大批的社科工作管理者与学术界、新闻界、文化界人士共同参与,既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也包括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知识分子,以及从事舆论引导与文化创作的新闻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政府决策者要从两个方面转变观念,第一是从政策上指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要纠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出现的评价偏向,避免一段时期以纯粹的数量化、西方化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成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以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来加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可能没有价值判断,政治性就是政治立场的问题,就是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坚持的是人民立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为人民发声,维护人民利益,服务人民需要,要以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质量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第二是制定合适的评价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体制机制对科研人员的束缚既浪费宝贵的科研时间,更是从心理上压制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要将科研自主权下放给学术主体,让研究者决定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在保证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自主选题,自主探索,最大化地激发科研活力,避免学术圈养,禁锢学术思维。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将研究重心转移到中国本土。《规划》指出,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如何体现?关键是研究什么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受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关系、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境遇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化的价值基础和路向选择。即使在相同社会制度下的国家,也必然有不同的学术传统区别,更何况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这就决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可能模仿、跟随西方进行学术研究,否则就可能陷入失去文化自信的怪圈,无法解决“失语就要挨骂”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进行的理论性概括,不可能通过简单地套用、移植西方概念和范畴来加以解释或揭示,而要通过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艰苦的努力,透过层层表象发掘内在机理,提炼涵盖中国特色的理论观点,进而逐步建构自身的理论体系,成为世界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就在于其彰显的特色属性,显示的文明风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出显著的理论力量,根本原因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始终从中国实际出发,提炼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中国理论要走向世界,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就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独到之处。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关系到研究成效。从方法论上来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从具体方法来说,要提倡问题导向,以学科融合方法开展创造性研究。创新是学术的灵魂,学科藩篱是人为设置的研究边界,是研究领域的人为划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科发展和学术深化,但是也显示出学科对于学术发展的束缚效应,追求学科繁荣,忽视学术价值。要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回到具体问题中,而不是局限于学科范畴之内的体系深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实践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应,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中国实际需要为指向,吸收不同学科的发展成果。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们,在进行中国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始终是紧紧围绕时代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进而提出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独到解决方案。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提供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原创能力是提升学术话语权的核心能力,要彻底摆脱对西方理论的依赖与崇拜,回归中国话语,打造中国学术,用扎实的学术创新来体现中国传统和中国实践成就,解决中国问题,引领世界学术潮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网络空间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1VMZ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陈联俊,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