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社科联党组安排和《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经专家评审、省社科联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对2023年度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专项课题56个资助项目进行立项(详见附表),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3年11月 29日至12月5 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个人真实署名的形式向省社科联提出书面意见,对匿名方式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监督电话:0931-8726205。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3年 11月 28日
2023年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专项课题拟立项资助名单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主持人 |
工作单位 |
项目组成员 |
成果形式 |
推荐单位 |
研究时长 |
1 |
河西走廊多民族饮食文化与群体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
马成明 |
兰州大学 |
谢冰雪、王越、马赛飞也 |
论文 |
兰州大学 |
1年 |
2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甘肃特色文化标识塑造研究—以甘肃精神为典型 |
刘亚妮 |
兰州大学 |
滕翠婷、马祎航、杨洁、高晶、黄劭君 |
研究报告 |
兰州大学 |
1年 |
3 |
甘肃传统法律文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贡献及传承研究 |
韩雪梅 |
兰州大学 |
马振华、郭民生、拜崇善、王琦凤 |
研究报告 |
兰州大学 |
1年 |
4 |
文旅融合背景下甘肃非遗文化影像转化与传播策略研究 |
张亭亭 |
西北师范大学 |
巩周明 |
论文 |
西北师范大学 |
1年 |
5 |
从敦煌文化的基本特质看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
奚临临 |
西北师范大学 |
成兆文 |
研究报告 |
西北师范大学 |
1年 |
6 |
甘肃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
王菲 |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行政学院) |
张哲瑞、杨冉、柳菁 |
论文 |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行政学院) |
1年 |
7 |
南梁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
王彤 |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行政学院) |
叶开丽 |
论文 |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行政学院) |
1年 |
8 |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
金蓉 |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宋晓琴 |
研究报告 |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1年 |
9 |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吕思聪 |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冯乐安、李晶、杜云柯 |
研究报告 |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1年 |
10 |
甘肃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研究—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
袁嘉 |
西北民族大学 |
敖特根、栗学钟、扈永辰、李娜、陈晓梅 |
论文 |
西北民族大学 |
1年 |
11 |
“一带一路”背景下敦煌文化助推提升甘肃文化影响力的创新研究 |
徐晓卉 |
兰州财经大学 |
韩艳慧、任丽鑫、梁婉仪、高越 |
研究报告 |
兰州财经大学 |
1年 |
12 |
媒介记忆视角下“洮州花儿”的传承与传播 |
杨宁 |
甘肃政法大学 |
张淑芳、康建伟、王丹蕊、马凯、魏乔波 |
研究报告 |
甘肃政法大学 |
1年 |
13 |
文旅融合赋能百年藏寨乡村振兴:模式分析、经验总结与政策路径 |
石铭婷 |
甘肃农业大学 |
陈炜、司睿、仲声、郭顺利、赵新宇 |
研究报告 |
甘肃农业大学 |
1年 |
14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甘肃引洮工程遗址保护与活化研究 |
张顺尧 |
兰州理工大学 |
安玉源、王国荣、陈伟东、王沛赏、程茜 |
研究报告 |
兰州理工大学 |
1年 |
15 |
天水伏羲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 |
李鸿飞 |
兰州理工大学 |
张新红、闫海龙、张丽霞、常凯、李博伟 |
研究报告 |
兰州理工大学 |
1年 |
16 |
基于口述影像的数字敦煌无障碍视频案例研究 |
强臻 |
兰州交通大学 |
王莉、张清清、牟宜武、刘静、郝运丰 |
论文 |
兰州交通大学 |
1年 |
17 |
甘肃天水非遗文化传播研究 |
郭晨霞 |
天水师范学院 |
马奔、原芳莲、杨晓春、柳淑瑛 |
论文 |
天水师范学院 |
1年 |
18 |
甘肃中医药文化译介研究 |
王世杰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郭亚银、周丽琴、师育兰、慕秀荣、李兆瑞 |
论文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1年 |
19 |
甘肃省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研究 |
张亮蕊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王雄伟、武承淑、杨秋平 |
研究报告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1年 |
20 |
数字人文视域下河西走廊红色文化的翻译与传播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
张锦 |
河西学院 |
杨丽萍、万晓龙、陈金荣、王炤 |
论文 |
河西学院 |
1年 |
21 |
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视角下周祖农耕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
史红燕 |
陇东学院 |
周进军、柴玲玲、王东凯、刘明佼、闫敏楠 |
研究报告 |
陇东学院 |
1年 |
22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甘肃丝路文化发展研究 |
汪永臻 |
兰州城市学院 |
白梅、李媛、王素英、甄晓英 |
研究报告 |
兰州城市学院 |
1年 |
23 |
甘肃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研究 |
田忻 |
兰州文理学院 |
吴晓玲、樊华、姜田 |
论文 |
兰州文理学院 |
1年 |
24 |
文旅融合背景下卓尼“世巴·阿嘉”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研究 |
班玛道杰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闹告、尕豆吉、扎西拉杰、杨隆 |
论文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1年 |
25 |
陇东南始祖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
王雄刚 |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
韩晓东、陈新专、刘华荣、于兴雷 |
研究报告 |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 |
1年 |
26 |
传承文化视域下甘肃古籍修复与保护路径实践探索 |
何亚芳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蔡成蹊、张文军、李源、牟烜民 |
论文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1年 |
27 |
文旅融合背景下敦煌文化与非遗产品融合创新研究 |
杜伊帆 |
兰州工业学院 |
马牧群、滕艾娟、张耀龙 |
研究报告 |
兰州工业学院 |
1年 |
28 |
甘肃黄河文化与丝路文化交融汇通研究 |
张宏伟 |
甘肃开放大学 |
杨天豪、李静辉 |
研究报告 |
甘肃开放大学 |
1年 |
29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讲好甘肃文化故事的路径研究 |
李杨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刘超、李玲玲、刘琰、黄晓慧、黄彬 |
研究报告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
1年 |
30 |
黄河文化视角下兰州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融合与创新研究 |
王杨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孙来忠、张越博、李洁、王艳平 |
研究报告 |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
学院 |
1年 |
31 |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以天水伏羲庙为例 |
周健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张军伟、强德霞、高飞、闫宏昌、潘清元 |
研究报告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
学院 |
1年 |
32 |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以陇南市白马藏族村寨为例 |
陈晓玲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周娜、张家媛、吴森福、杨惠军 |
研究报告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
大学 |
1年 |
33 |
铁人精神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 |
王金明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王莉、杨雷、韩颖、郝宏伟 |
调研报告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1年 |
34 |
文旅融合下甘肃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 |
裴珮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李崴、陈文兴、沙燕、蔡赟、马锁生 |
研究报告 |
兰州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35 |
地方公共图书馆社会参与机制建设与路径优化研究 |
王红芳 |
兰州市图书馆 |
张生全、黄纯洁 |
论文 |
兰州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36 |
铁人文化专题库建设与应用前景研究 |
王佳蕊 |
玉门市图书馆 |
张浦、杨天国 |
论文 |
酒泉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37 |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嘉峪关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
柳君君 |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
孙花、刘华丽、孙红丽、刘颖、赵丽娟 |
论文 |
嘉峪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1年 |
38 |
河西走廊红色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
王正坤 |
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甘肃高台干部学院) |
秦宇、胡冬梅、陈丽娟、盛作林、李鑫 |
论文 |
张掖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39 |
河西名士郭荷郭瑀刘昞师徒三代在河西走廊崇文重教文化基底研究 |
庞斐斐 |
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甘肃高台干部学院) |
郭雅琼、纪腾飞、康潇艺、何军民、吴彪 |
研究报告 |
张掖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40 |
武威吐谷浑文化挖掘、展示、利用路径研究 |
席晓喆 |
武威市凉州文化
研究院 |
贾海鹏、杨琴琴、张恺、何莹 |
研究报告 |
中共武威市委
宣传部 |
1年 |
41 |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个案研究—以白银寿鹿山道教音乐为例 |
张海霞 |
白银市文化馆 |
杨耀中、曾欣、强亚男、钱海翔 |
论文 |
白银市社会科学
联合会 |
1年 |
42 |
黄河流域兰白段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
吕艳红 |
中共白银市委党校
(白银市行政学院) |
王正文、郭玉环、肖生禄 |
研究报告 |
白银市社会科学
联合会 |
1年 |
43 |
依托书画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助力特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通渭县为例 |
李慧 |
通渭县美术馆 |
罗军梅、刘小丽、何晴 |
研究报告 |
定西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44 |
生态博物馆视角下的大地湾遗址保护研究 |
张力刚 |
甘肃大地湾文物
保护研究所 |
李玮、令宏、寇丽萍、张春利 |
论文 |
天水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45 |
考古学视野下宋金时期平凉境内古城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
牛文楷 |
平凉市博物馆 |
王启峰、曹敏、王丽蓉、孟婧、于旭涛 |
研究报告 |
平凉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46 |
陇东地区窑洞民居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庆阳市为例 |
高斌琦 |
中共环县委党校 |
胡东霞、杨颜文、王昆 |
调研报告 |
庆阳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47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
裴娇丽 |
中共临夏州委党校
(临夏州行政学院) |
马雪梅、马成龙、沙秀芳、马淑英、唐占艳 |
论文 |
中共临夏州委宣传部 |
1年 |
48 |
新媒体环境下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个案研究 |
邱志奎 |
中共康县委党校 |
唐亚春、陈佳、任志伟、李蓉、张彩红 |
研究报告 |
陇南市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 |
1年 |
49 |
甘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
薛林 |
甘肃省文物局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 |
张顺、裴强强、苏靖、陈于柱、程亮 |
研究报告 |
甘肃省文物局 |
1年 |
50 |
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以甘肃省中医医院为例 |
张志明 |
甘肃省中医药
研究院 |
徐柏林、李晗、罗向霞、裴学军、张普 |
研究报告 |
甘肃省中医药
研究院 |
1年 |
51 |
新时代甘肃濒危剧种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发展路径研究—以陇东南皮影戏为例 |
师阳 |
甘肃省文化艺术
研究院 |
李红忠、王炎柃 |
论文 |
甘肃省文化艺术
研究院 |
1年 |
52 |
甘博馆藏文物蕴含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内涵阐释 |
茹实 |
甘肃省博物馆 |
刘光煜、巩相池、李慧奉、辛欣、刘涛 |
研究报告 |
甘肃省博物馆 |
1年 |
53 |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及推广应用 |
常晓丽 |
甘肃简牍博物馆 |
常燕娜、高雪、曹小娟、多杰仁钦、张锋 |
论文 |
甘肃简牍博物馆 |
1年 |
54 |
中华文明传播中的甘肃标志研究 |
年玉英 |
甘肃省广播电视
总台 |
范静兰、李佳津 |
论文 |
甘肃省广播电视
总台 |
1年 |
55 |
基于语料库的敦煌莫高窟洞窟介绍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
蒋翃遐 |
兰州大学 |
张天硕、韩超 |
论文 |
甘肃省外国文学
学会 |
1年 |
56 |
坚定文化自信背景下甘肃工业文化遗产开发研究 |
史晓茹 |
兰州工商学院 |
王蕾、史安玲、王玲珊、董楠楠 |
研究报告 |
甘肃物流学会 |
1年 |